在城北广场的桥头有一家挂着“喜事饸饹”招牌的小饭馆,大概三十几平方米的面积,地方虽然不大,但拾掇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每天饭点儿,馆子里吃饸饹的人络绎不绝,深受老乡们青睐。 的确,饸饹是家乡祖辈人的最爱,称其为陕北面食中的“佼佼者”,一点儿也不足为奇。它也常在许多正式场合“抛头露面”,并被民间赋予了风趣的色彩。 饸饹流传的历史悠久,陕北人但凡有红事白事、满月生辰之类的事情,一般都要安排一顿饸饹宴席。饸饹的和面技术还是蛮讲究的,在农村,原先这也是后生们包揽的活儿。先找一个口径较大的瓷盆,双膝跪着小布毯,挽起袖子,用马勺里事先备好的温开水把面和成面团,再使劲儿来回揉面,揉至面不沾盆,置一边醒面,放置一阵儿后再次揉面,就这样三番五次的功夫,面就算和好了。 压饸饹可是个力气活儿。灶台上安稳好木质床子,几个后生坐在梢端,发出“咯吱吱咯吱吱”压面的声响,又细又长的饸饹便窜进热气腾腾的锅里了。一会儿工夫,捞出饸饹舀上猪肉臊子,夹上几片油糕,就上腌制的咸菜便开吃起来。陕北人嗜好大口吃饸饹面,同时发出“滋溜滋溜”的声音,平添了几分别致的诱惑力。 陕北饸络,真不可小觑,民间流传好多风土习俗,倒也赋予了其几分风趣的色彩。在陕北高原的农村里,一般办完婚事的第二天,有着“走回门”的风俗习惯。这一天,一对新人还有送人的亲戚宾客,一道回娘家赴“请女婿”宴。这是娘家专门设宴招待女婿,意在要女婿叩拜长辈,认门拜亲。有时新女婿还会被戏耍闹腾,抹得一脸锅黑,但还要和气乖顺。俗话说“丈母娘亲女婿一点儿不假”,娘家妈妈还要特别给女婿吃一碗饸饹,这不仅出自诚心招待,还附有“用饸饹拴女婿”的意思,祈盼两位新人能彼此守护、白头偕老。 在老人寿辰的仪式上,出锅的第一碗饸饹,一般都会由儿女们递给寿星老人。这不仅传递着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更意在吃了这碗“长寿面”,愿老人身体硬朗、健康长寿,能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 现在,陕北的大街小巷有好多个经营农家风味的小饭馆,饸饹自是被提名在菜单里,凉拌饸饹、炸酱饸饹、羊肉饸饹、猪肉饸饹等,多种多样,饸饹已成了主食佳肴。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吧,见多了吃多了,老乡们对饸饹也没那么稀罕了,也少了几分风趣的回味。但在奔小康的大道上,陕北人依旧忘不掉那个“抛头露面”的饸饹,忘不掉那吃得倍爽、吃得忒香的喜事饸饹。 |
返回美食特产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