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民居”的文化蕴涵 栖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从古代原始初民的“穴居野处”开始,窑洞一直为人类居住的主要形式。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H·J德伯里在其所着《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中,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房屋分作四种类型,即传统房屋、准传统房屋、准现代房屋和现代房屋。按此分类,即使进入21世纪的今天,即如黄土高原窑洞民居区如此大的地面,其居住形式仍是传统房屋和准传统房屋的窑洞。着眼于未来,鉴于生态环境悉被破坏和污染等现代文明病的弊端,窑洞依然有其新的生命力。 黄土窑洞古村落在中国保存了几千年,凝结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科学家认为,人类最适合的生活环境,其温度在10℃至22℃的范围内,相对湿度在30%至75%的范围内。而黄土是绝好的保温隔热建筑材料。黄土高原窑居区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靠崖式(包括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背靠大山,窑洞覆土少则数米,多则数十米。即使是独立式的“四明头窑”,其窑脑覆土大多也在1米以上,是窑洞的襁褓,太阳晒不透——夏天不热,寒气侵不入——冬天不冷,这就是冬暖夏凉的关键所在。再从窑洞室内的湿度来看,黄土高原地处少雨的高寒地区,但窑脑覆土涵养的水份经下渗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30%至75%的范围内,甚至可保持在35%至50%的最佳状态,起到滤尘和灭菌的作用。其温、湿度接近于人的生理适应范围且相对稳定,完全可以达到俗谚所云“冬不生火暖融融,夏不摇扇凉清清”的境界。加上室内举火煮饭和热炕,无论冬夏,温度会很快调适在20℃左右,是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冬暖夏凉,是窑居者自古流传的共识。河南《新安县志》上就说:“窑中夏凉冬暖”。《庆阳府志》诗云:“少女怜无一寸袆,土窑三冬火作衣。”又以苦涩的笔调描写了窑居者捉襟见肘的尴尬,但同时反映的也是以窑洞取得温暖,得以延续生命的“解困”办法。童谚“我家住的无瓦房,冬天暖和夏天凉。”也贯穿的是冬暖夏凉的思想。 保温隔热对窑居主体的广大农民来说,享受到了这种舒适的体感和省钱的好处,而从根本上说,是节约了能源。面对能源危机的严酷现实,窑洞的节能效应已在建筑学家、环保专家与公众三者之间取得了共识。节能的结果,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赢得了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更大空间。目前全世界都在嚷嚷着找低碳民居,找来找去,还是窑洞民居为佳。 防止乃至隔绝噪声和光辐射也是窑居者寿的原因之一。黄土窑洞由于覆土厚,两窑之间相隔距离大,加上居住分散的特点,外界噪声大为减少。自然,夹杂在大量噪声中的次声波也很少,防止乃至隔绝了噪声污染和光辐射,消除了人的精神紧张情绪。由于窑洞覆土厚,又具有了防空、防火、防震的功能。由于窑洞纯属土体或砖石结构,一孔之内失火,不会殃及邻窑和邻居,也不会损坏主体拱洞,减低了建筑物的损失。这种优势,早在十八世纪中叶人们就有所认识。清·乾隆本《延长县志》上就说:“凡窑必筑炕,饮食卧起俱焉,不唯陶复陶穴,犹留古风,而冬暖夏凉,不虞火灾,亦胜算也。”从统计资料看,我国在大的地震灾害中,建筑物损失最小的还是窑洞和其它地下生土掩体建筑。山西平遥县衙大仙楼名之曰“楼”,却是下层窑洞,上层房阁的窑洞楼房建筑。这座楼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不单是平遥县衙唯一的元代建筑,而且为中国古代县衙所独有,历经666年,平遥遭遇过多次地震,独它岿然不废,足见这座砖拱窑洞是经得起地震考验的了。 作为地下空间生土建筑类型的窑洞,有别于一般的以建筑材料搭造围合的有体量的空间,在建筑构图上遵循“减法法则”。因此,其建筑艺术特征所体现的建筑形象与一般建筑大异其趣。它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窑居者和民间工匠的审美追求。诚然,也因为窑洞又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所以自原始先民们掘穴为居迄于今,均由工匠在营造实践中传承,无论从民间科技、操作技艺上讲,或者从装饰艺术上讲,都明显地体现出中下层文化中民间造型艺术的美学理念。 隐约在田园风光中的精巧 窑洞村落的“田园风光”情趣,是于苍凉和壮阔的背景中装点江山,化呆板单调为神奇。窑洞聚落的布局艺术根据其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黄土沟壑梁峁区靠崖窑洞建筑群落以峰回路转、渐次感受的变化美感受于人。构图上形成台阶型空间,给人以雄浑壮美的感受。其理水、削崖和巧妙地运用高低错落的地貌,对称轴线和主景轴线的转换推移使“步异景移”、“峰回路转”的构图手法得以出色地运用。一座座院落随山就势,妙据沟谷,村道蜿蜒上下,交通四邻,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随着阳光的转移,山景树色,晨昏变幻,颇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妙。大自然稀释了人口,消解了拥挤和喧闹;窑洞又赋予山体以人的生命的活跃,其一派田园风光景象,俨然神笔绘就的水墨画,给人一种疏离的静谧美。 下沉式窑洞四合院,在建筑构图上是潜掩式空间,形成深藏不露的地下人居环境。形成了“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几疑另有天地,非人间矣”的平地“洞府”境界。毛乌素沙漠南沿的草滩地区人口稀少,其束条拱屋顶柳笆庵院落,隔离大于胶合,荒凉为其主调,“大漠孤烟直”成了荒滩中难得的点缀。 普通的农家院以其综合的实用功能布局。除主客居室和厨房之外,院落中碾、磨、畜圈、猪圈、鸡窝、农具、挽具亦各有所归。夏秋季节,收获的农作物果实堆满庭院,实用中透出土色土香,真实中蕴涵了观赏价值,自是一幅农家乐图。 大户人家的窑洞四合院以宏阔齐全取胜。“明五暗四六厢窑”的主庭布局,以大门—月洞门—垂花门—正厅中窑为中轴线,两边对称展开,符合中华民族对称美的欣赏习惯。而多重四合院组合又以层层抬升,反复封闭又打开的构图手法,给人以渐次移步,渐次豁然开朗的感受。 窑洞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在“中矩”(即方型院落)的背景下以弧形的拱壳“中规”造型,均衡统一,比例适度,以富有韵律感而形成观赏序列。室内的窑顶,室外的拱头线,无不以“圆美”架构之。“中规”与“中矩”相济,不但使聚落富有变化,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对大自然“天圆地方”的认识观念。所以,弧形曲线成为审美的主体。这种刚柔相济的窑脸造型,除了拱窑之外,在其他任何建筑中是看不到的。 窑洞造型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新的变化。365bet体育电视直播_365国际彩票下载_365流水不足无法提款县杨家沟马祝平亲自设计和建造的马家新院即是一个典型的范例。马祝平同济大学工科毕业,后留日专攻土木工程,留学归来,以陕北窑洞造型为基础,吸收西式建筑的外形特点而成此居。主体建筑一线起11孔石拱窑,窑脸并未在一个水平的立面上。正中3孔主窑突出,两侧各3孔又缩进,边侧各1孔又伸前,呈倒“山”字形,有出有收,一反呆板单调,显得生动活泼。窑脑飞檐高挑,搭檩飞椽举析,檐随窑转,细雕应龙祥云在伸缩转角处回环联结,更显腾飞气势,成为造势的佳作。主窑为西方哥特式窗洞,两侧又各有变化,显示出主人对地下空间建筑艺术与世界先进建筑风格的熟稔融合和独创精神。由此可见,窑洞民居在审美情趣上并不保守的吸纳精神。 窑洞的装饰以农耕文化的古拙、淳朴为显着特点。窑面的装饰,以拱头线分隔为两部分。拱头线多作简单处理。石头做成的拱头线以石錾细纹显示稳固、大方;陇东、渭北下沉式土窑拱头线多以草泥抹面,做成单边或双边,有的做成狗牙状,配在圭角形或鸡心形的券口上,显得简朴别致。窑洞多种多样,能工巧匠多在窗棂上下工夫,以如意、万字、工字、水纹为基本纹样,如意格、冰裂格、金钱格、双喜格、枪头梅花格等窗棂纹样以求吉为指归,做出许多花样,一为透光实用的需要,二为美化。拱头线以上的窑檐多以石料或木料做出石板挑檐、木瓦挑檐、带柱廊檐等多种窑檐式样。 窑洞的细部装饰,从立面到平面,从大门到室内,实际上是一种匠工艺术。石作、砖作、木作、纸作是主要的几个方面。石作和砖作从石狮、抱鼓石、石础、影壁,直到立面的拱头线、挑檐、女儿墙等,多精雕细刻成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木作则集中于门楼举架雕刻、窗棂纹样等方面。这里所说的纸作是以窗花、窑顶花、炕围画、吊帘、门神等可临时更换的装饰。每遇春节,红色的对联、窗花等点缀在青灰色的背景间,另是一番景致。 窑洞民居的色调也是构成窑洞与大自然和谐美的重要的一端。黄色和青灰色是窑洞的两种主色调。黄土本来就是窑洞建筑的基本材料,是窑洞得以发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据。长期以来形成的黄土造人的黄土崇拜观念是中华民族尚黄的思想基础,所以黄色是窑洞民居的主色调之一。青灰色给人以坚固、沉稳、大气的视觉感受,在黄土和绿色植被的衬托下,显得协调统一。山西省碛口镇李家山和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性窑洞聚落风格。 这些砖拱窑洞在前立面以及整个聚落的装饰上以砖雕、木雕、石雕等“三雕”名闻天下,其精美无出其右者。其主色调均以青灰色胜出。除了外部,即使在窑洞内部,其弧形拱顶清一色是毫不粉饰的清水对缝砖拱。笔者看到一篇文章,对这种外部“精装”,内部却毫不粉饰、露出毛茬的“简装”做派颇有微辞。但这已成为一种定势,反映了中原文化在窑内墙面处理上的一种观念。自然,砖以“中矩”可保持壁面平整,也不失为一种省工,省料的做法。而在审美情趣上讲,正是为了也在内部保持青灰色的主色调,同时又以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和韵律感体现出一种美感情趣。笔者拍到的一张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高家崖视履堡砖拱窑洞拱圈的仰视照片,其强烈的韵律感不啻是一件精美的艺术杰作。 窑洞古村落保护需重视 重视文物宣传是古村落保护的前提。事实证明,这多年来由于专家的大声疾呼,政府保护政策的出台,乡村旅游事业的陆续展开,公民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就此还远远不够,要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宣传。而作为一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就要求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存在丝毫的抵触情绪。 搭救行将消失的窑洞民居。一般的保护是应该的。但当务之急是,要抢救行将消失的窑洞门类。这里举两个例子:窑洞类型中有一种建筑学名为“束条拱屋顶”的柳笆庵。这种窑洞居室只存在于陕北榆林市榆阳区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为了抢救的需要,笔者从2008年开始调查。当时得到的线索是50户人家有柳笆庵,其中一半住人。可当今年5月初在榆阳区政协文史委的支持下,直接下去调查时。跑了5个乡镇,只找到四座柳笆庵,其中有三座住人。消失如此迅速,令人惊叹!问及原因,“这种住宅不值钱,住在这里,连媳妇都说不到。”而作为柳笆庵的一种特殊形式——“毛朗朗”只存在一座。再如原来存在于陇东地区下沉式窑洞院落的“窑漫道”,只在庆阳市的宁县找到一座。 实行经典性的窑洞古村落的带动战略,加强精品窑洞村落和院落的展示。在现有的山西省榆次市东赵乡后沟、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和李家山、陕西省365bet体育电视直播_365国际彩票下载_365流水不足无法提款县杨家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经典性窑洞古村落,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陕西省365bet体育电视直播_365国际彩票下载_365流水不足无法提款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姜氏窑洞庄园、365bet体育电视直播_365国际彩票下载_365流水不足无法提款县城关镇常氏庄园、延安杨家岭和枣园党中央窑洞旧居、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和“千唐志斋”等经典性窑洞院落保护和开放的基础上,完善保护设施和措施,放大其效应性,以此作为样板,多开放一些窑洞村庄类型,通过旅游等手段,引导公民增强保护意识。 大胆地尝试窑洞民居适应现代舒适生活的改造。在这个方面,陕西省志丹县城郊的“千孔窑洞”新居值得借鉴。
|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相关文章
特别推荐
图片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