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榆林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陕政办发〔2021〕7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高效集中办理,实现“三个到位”,即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到位,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综合受理和一窗出件到位,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审批办理全流程电子监察到位。4月底前将第三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移交市审批局集中办理;适时启动第四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的正式移交,稳步提高我市政务服务事项划转比例。充分发挥事权集中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群众办事全方位,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积极开展“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商事集成注册等试点改革。加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联动,9月底前出台审管联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审管责任,推动审批、监管流程闭环管理。(市职转办、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全面加强对各级行政审批服务局业务指导。市县两级职转办要积极发挥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着力破解审批服务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指导,开放相关信息系统,在专家评审、现场踏勘、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予以支持和协助;在制发、转发与行政审批业务有关文件时,将行政审批服务局纳入主送或抄送范围;组织开展与行政审批业务相关的会议、培训等活动时,通知行政审批服务局参加。(市职转办、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不断完善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将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出台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办法。对照国家“四级四同”事项目录,组织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精细化梳理,将梳理后明确的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等全要素信息,包括办理情形和审批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确认结果作为事项移交后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办理的标准和行业主管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的依据,并逐批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中予以调整,实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市职转办、市司法局、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年底前在全市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类改革,其中,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29项以上。(市市场监管局、市审批局、市司法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大力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6月底前制定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目录,逐项明确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梳理各类强制登报公告事项,研究推动予以取消或调整为网上免费公告。(市审批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减市县两级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条件,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时间。对具备条件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市住建局、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全面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行。完成市级中介平台与省级平台联通,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行、服务和监管,着力营造“全面开放、管理规范、竞争有序、便捷高效、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八)完成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编制。加快编制完成智慧社会和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修订智慧社会建设管理办法,整合数字政府建设相关职能,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管理体制,实现信息化建设和政务数据统一管理、集约共享。(市智慧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政务数据归集利用。研究制定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充分利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成果,加大各业务系统整合打通力度,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完善数据资源目录,强化数据资源安全。加快数字化平台化集成应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云上办公”“掌上办事”,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市智慧局、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支撑能力。加快数据中心扩容升级及政务信息系统迁移整合,开展数据中心等级保护测评,构建政务数据安全体系,深入开展国网、省网“两网融合”建设,实现政务网络“一张网”贯通,提升网络承载和数据归集处理能力。(市智慧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统筹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十一)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结合,减少对守法诚信企业的检查次数。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进一步充实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缓解基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人员不足问题。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稳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加强部分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市职转办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信用信息范围,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年底前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制度,基本建立事中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事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市发改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在部分领域实施柔性监管、智慧监管等。(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全力打造“三位一体”政务服务体系 (十五)强力推进“一网便民”政务服务平台更新扩能。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持续优化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和“榆快办”APP,全力推进县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迭代升级,实现市县一体化运行。完成市县政务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完善各类基础支撑系统,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年底前,掌上好办事项达到12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市审批局、市智慧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持续加快“一号接听”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出台榆林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方案,巩固我市政务服务热线整合成果,实现“一号听民声”。归并拓展互联网受理渠道,推进与省级平台热线知识库共享共建。升级改造12345热线平台,完善系统功能应用,充分发挥12345热线营商环境专区作用,合理扩充场地座席,提升热线服务质量和水平。(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不断完善“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大厅严格落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运行模式,继续推行部门事项代办,拓展重点项目帮办,配套完善“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工作业务机制,构建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机制,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市审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十八)全面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形式多样的《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解读活动,切实提升社会感知度。6月底前制定《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分工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具体职责,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落细落地。(市发改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打造榆林优化营商环境2.0版。对标国家和我省营商环境评价要求,充分借鉴先进地市改革创新举措,将“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创新创业”等纳入改革,7月底前出台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综合运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扎实整改提升,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切实推动以评促改,全面做好国家和省级营商环境评价参评准备工作。(市发改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规范行业协会商会运行。持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有序发展,通过中介职能剥离、与行政机关脱钩等措施,切断行政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利益关联。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4月底前对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自查、退还违法违规所得等情况开展检查,坚决遏制乱收费现象。(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附加费用,整治银行强制搭售产品、超公示标准收费、收费与服务项目不符等违规行为。健全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制度,加强银行服务项目和收费公示,建立健全银行业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机制。创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模式,加强“榆林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解决“首贷难”、“续贷难”等问题。加强水电气、纳税、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创造条件。督促金融机构优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操作程序,做到应延尽延,并引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率水平。(市发改委、市金融局、人行榆林市中心支行、榆林银保监分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持续加强专项问题治理。围绕产权保护、转供电加价、违规设置行政审批前置条件、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医院就诊卡预付款余额退还等突出问题和惠民利企堵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开展重点领域涉企刑事犯罪惩治活动,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市发改委牵头,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全面推进政策落地落实 (二十三)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直达资金日常监控,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规范使用。进一步简化税费优惠政策适用程序,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甄别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加强非税收入退费管理,确保取消、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标准的收费基金项目及时落实到相关企业和个人。(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加强政务诚信监督评价。继续实施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建立政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对各县市区、各行业和重点领域政务诚信状况进行常态化监测,对各类政务失信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推行政务诚信评价,分期分批对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调查,评价和调查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参考。(市发改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继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排查梳理市县两级对企业的失信事项,重点对政府承诺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新官不理旧账”等失信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制定分类处置方案,督促限期整改,消除不良影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商务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六)开展考核督导。建立健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市职转办、市营商办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对重点改革举措实施情况及时跟进督导,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跑偏走样等问题。(市审批局、市发改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抓好督办落实。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督促检查,切实抓好《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榆政发〔2020〕19号)等政策法规文件的贯彻落实。(市审批局、市发改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重视投诉受理。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诉求处办机制,加强12345热线、百姓问政、榆林营商环境平台数据实时互通,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建立常态化受理、督办、反馈、通报等工作机制。依托12345热线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维权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12345热线、网站、小程序、移动客户端等全媒体服务渠道。(市审批局、市发改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政策法规、改革典型案例等宣传解读,重点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改革氛围。鼓励探索创新,积极总结提炼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榆林经验”,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市审批局、市发改委、榆林传媒中心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
返回省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