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处于重要发展阶段,多种资源叠加效应亟待释放。近年来,伴随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与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建设全省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和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旅游业在产业投入、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及满足群众旅游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改革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提升旅游品质、树立旅游形象、推进全域旅游,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榆林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依托“一主(榆林)三副(神木、靖边、绥德)”城市建设架构,着力打造“一核一圈三带四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核”:充分发挥榆林古城文化影响力和优质旅游资源,围绕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拓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打造旅游目的地核心景区和游客集散中心,发挥对全市旅游的综合示范和引领支撑作用。
“一圈”:依托榆林主城区交通、商业集聚优势,开发主城区旅游功能,整合提升城区周边旅游资源,打造集城市观光、旅游度假、养老养生、商务会展、运动体验、美食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城市1小时旅游经济圈。
“三带”:依托长城遗址资源,打造长城边塞古迹旅游带;依托黄河沿线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和人文自然资源,打造黄河风情旅游带;依托无定河湿地风光和人物风情,打造无定河绿色生态旅游带。
“四区”:依托北部风沙草滩地形地貌,以边塞风情、户外运动为吸引,打造沙地运动休闲度假体验区;依托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以窑洞文化、民歌等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吸引,打造黄土民俗风情体验区;依托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工业文明、能源新都、矿产资源富集地为吸引,打造工业科普旅游区;依托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历史足迹,加大历史故事和红色文化的编研,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体验区。
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计划达到60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5万,间接就业人数60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0%。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规模更加壮大,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丰富,旅游品牌竞争力显着增强。到2020年,创建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30个、星级酒店80家;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10个、省级旅游示范村30个;创建市级文化旅游名镇50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50个。 |
返回省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